
「吃油會變胖,這不是常識嗎?」幾乎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畢竟脂肪就是脂肪,吃進去不就直接囤積在身體裡了嗎?但如果這是真的,那些每天喝橄欖油、狂吃奶油和酪梨的人,早就該變成一顆行走的油球了吧?
但現實中,吃脂肪並不會直接變成脂肪,真正讓你囤積脂肪的,其實是你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那些精製澱粉和糖類。這聽起來很反直覺,但只要搞懂身體如何處理脂肪,就會發現這根本是生理機制的必然結果。
你吃下的脂肪,進入身體後不會直接變成肚子上的肥肉,而是先經過一連串的消化與運輸。食物中的脂肪(三酸甘油脂)會被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和單酸甘油酯,才能被小腸吸收。接著,這些脂肪會被重新組合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經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然後送到身體各處。
但身體不是倉鼠,不會一拿到脂肪就急著存起來,反而會優先把脂肪拿來當能量用。肌肉、肝臟、心臟都超愛用脂肪當燃料,當胰島素水平低時(例如你沒吃太多碳水),脂肪會直接進入粒線體,透過β 氧化(Beta-Oxidation)轉換成 ATP,也就是細胞的能量來源。這就是為什麼低碳高脂飲食(LCHF)或生酮飲食(Keto)的人,即使吃很多脂肪,身體還是能不斷燃燒它,而不是囤積起來。
如果短時間內吃的脂肪真的太多,超過了當下的能量需求,身體會暫時把它儲存起來,但這不代表它會變成頑固的體脂肪。因為當胰島素低的時候,脂肪細胞會很樂意釋放脂肪來供應能量,所以這些脂肪其實隨時都可以被拿出來用掉,而不會變成「死存款」。而且,腸道對脂肪的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當攝取過量時,一部分脂肪會直接被排出體外,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低碳高脂飲食的人,常常會發現糞便變得比較油膩。
那到底什麼東西才會讓你真的變胖?答案是新生脂肪生成(De Novo Lipogenesis, DNL),也就是「身體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的過程。當你吃下一碗白飯或一塊蛋糕,血糖會迅速上升,身體為了控制血糖,會大量分泌胰島素(Insulin),這時候,多餘的糖就會被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肝臟和脂肪細胞裡。這就是為什麼高碳水飲食才是讓你長胖的主因,而不是脂肪本身。脂肪自己進來,會被身體拿來用,但碳水進來,胰島素一升高,就會變成脂肪,然後被牢牢鎖住,不給動。
有人會說:「可是吃油之後,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不是會升高嗎?」這其實是一個誤解。血液中的 TG 主要是肝臟製造的,而肝臟製造 TG 的最大原因,還是碳水化合物過量。如果你吃太多碳水,身體無法立即消耗掉所有的葡萄糖,肝臟就會把多餘的糖轉化成 TG,然後透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送進血液,這才是血脂升高的主要原因,跟你吃了多少脂肪無關。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臨床研究發現,高脂飲食反而能降低血液中的 TG,而高碳水飲食卻容易讓 TG 飆升。
如果你還相信「吃油會變成脂肪」,那可能是因為你還停留在過時的飲食觀念裡。脂肪不會直接變成體脂肪,反而會優先被燃燒,真正讓你囤積脂肪的,是碳水和胰島素。當胰島素低時,脂肪是流動的、容易被利用的,但當胰島素高時,脂肪就會被鎖住,無法燃燒。這也是為什麼,吃橄欖油、酪梨、堅果等健康脂肪,不但不會囤積,還能幫助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