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是我非常喜歡的飲料,因為黑咖啡不只沒有糖,還富含多酚,對健康有許多好處。但你是否也聽過這樣的說法——「喝咖啡會讓電解質流失」?此外,許多專家認為咖啡不應算入每日水分攝取量,讓人不禁懷疑:每天這一杯(或好幾杯)咖啡,是否在無形中影響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特地查閱了相關研究,希望釐清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咖啡確實具有利尿作用,而背後的關鍵成分就是咖啡因。咖啡因會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使腎臟產生更多尿液,同時增加腎臟的血流量,進一步加強利尿效果。不過,這種影響並不是無限放大的,因為身體會逐漸適應咖啡因的刺激。習慣性飲用咖啡的人,對這種利尿效應的反應會變得較小,因此不會導致明顯的水分或電解質流失。
至於電解質方面,研究顯示,咖啡可能會增加鈉、鉀、鎂和鈣的排泄,具體影響如下:
鈉(Na⁺):每天喝咖啡可能導致額外排出 20-50 毫克鈉(約 0.05-0.13 克鹽),但日常飲食中的鈉攝取量通常遠超這個範圍,因此影響極小。
鉀(K⁺):每天 3-4 杯咖啡可能導致鉀流失 10-30 毫克,但相較於建議每日攝取量(2500-3500 毫克),這個數字可以忽略不計。
鎂(Mg²⁺):咖啡因會使尿鎂排泄量增加約 2-3 毫克/天,但一杯咖啡本身也含有約 7-10 毫克鎂,因此實際影響極小。
鈣(Ca²⁺):咖啡可能導致每天額外流失 5-10 毫克鈣,但對於每日建議攝取量(1000-1200 毫克)來說,這幾乎可以忽略,且若飲食中鈣攝取充足,這種影響並不會導致骨質疏鬆或鈣缺乏。
事實上,電解質的流失量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研究發現,即便每天喝 3-4 杯咖啡,電解質的排泄量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對整體健康幾乎沒有影響。更何況,我們日常飲食已經含有足夠的鈉、鉀、鎂和鈣,身體會透過飲食來補足流失的部分。因此,對於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來說,適量喝咖啡並不會導致電解質失衡。
當然,某些人仍需特別注意。如果你的腎功能較差,那麼腎臟調節電解質的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體內的鈉、鉀等離子無法維持平衡。此外,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後,如果只補充咖啡而沒有攝取足夠的水分與電解質,可能會加重脫水與電解質流失的風險。因此,這些族群在飲用咖啡時,應根據自身需求適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確保身體維持正常機能。
適量喝咖啡對於電解質的影響其實不大,但若你本身有腎臟疾病或需要大量補充電解質,仍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飲用量。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大可放心享受你的咖啡,不必過度擔心電解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