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商品推薦

冷水療法:身體與大腦的冰涼挑戰

我們之前談過桑拿對健康的好處,今天換個極端,來聊聊「冷」如何影響身體與大腦。冷是一種外來刺激,能夠引發一連串生理反應,例如血管收縮來保存熱能、粒線體活化以產生更多能量、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增加、棕色脂肪啟動燃燒熱量、促進抗發炎蛋白質生成等。雖然相較於熱療,冷療的科學研究仍在發展中,但它確實展現出不少潛在的健康益處。

冷水療法不只是為了適應寒冷,而是利用短時間的冷熱刺激來活化身體的調節機制。過度適應可能讓自主神經系統的刺激減弱,從而降低冷熱衝擊所帶來的健康效益。Susanna Søberg 博士與 Andrew Huberman 博士的訪談中提到,每週總計11 分鐘的冷暴露就能帶來顯著的生理與心理益處,同時避免對細胞造成過多壓力。最佳做法是每次 1-2 分鐘,這樣能有效促進代謝、減少發炎、提升專注力,同時又不會讓身體進入過度適應狀態。

短暫的冷暴露能夠提升代謝,因為它會刺激棕色脂肪活性,增加熱量消耗,甚至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心理健康方面,冷療的直接影響之一是大幅提升多巴胺濃度,研究顯示 14°C 的冷水浸泡 1 小時可讓血液中的多巴胺提升 250%,這種效應能夠持續數小時,因此泡完冷水後會感到特別清醒、專注,甚至心情變好。有研究發現,將冷水暴露與抗憂鬱藥物併用,能夠顯著降低憂鬱症狀,這與去甲腎上腺素的提升有關,因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與警覺性、專注力和認知功能密切相關。

除了對大腦的影響,冷暴露也能降低發炎反應。發表於 Nature Metabolism 的研究顯示,冷水浴可以促進一種名為 maresin 的抗發炎激素,它來自 Omega-3(DHA),能夠減少全身性發炎,對肝臟與免疫系統都有正向影響。這意味著,冷療可能不僅有助於恢復運動後的疲勞,還能降低慢性發炎對健康的影響。不過,如果目標是增肌,重訓後應避免立即泡冰水,因為過早降低發炎反應可能影響肌肉適應與生長。

冷療使用的冷水範圍從 15°C 到飄著冰塊的低溫水都有。對於初學者,建議先從臉部浸泡冷水開始,或是在溫水淋浴中逐漸調低水溫,讓身體慢慢適應。當習慣後,可以挑戰全身浸泡冷水,但要密切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頭暈、皮膚變蒼白或異常顫抖,應立即停止,避免低溫造成的風險。

與桑拿相比,冷療是一場對抗本能的挑戰,它需要勇氣,甚至每次進入冷水前都會有強烈的抗拒感。如果只是想提升代謝,運動、走路或桑拿會是更舒服的選擇,但如果你想要體驗短時間內明顯提升精神狀態、增強心理韌性或降低發炎,冷水或許值得一試。冷療並不是越久越好,而是要找到適當的刺激時間,讓身體受益,而不讓它過度適應。

雖然冷療有許多潛在益處,但並非適合每個人。冷水會使血管急劇收縮並影響心血管系統,因此如果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健康風險,請務必在嘗試前諮詢醫師。此外,冷療初學者應該從較溫和的方式開始,例如短時間冷水淋浴或局部冷敷,如果出現頭暈、皮膚蒼白或異常顫抖,應立即停止,避免低溫症或其他不適應反應。

下一次站在冷水前,不妨深吸一口氣,試著挑戰自己,也許你會愛上這種冰涼的清醒感——但請務必確保安全,讓這場挑戰真正帶來健康,而不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