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商品推薦

電磁場EMF對健康的影響

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是一種由電荷運動產生的能量場,自然界中本就存在,比如地球磁場和閃電。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各種電器和無線通訊設備的使用,又進一步增加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 EMF 來源。根據頻率和波長的不同,EMF 可以被劃分為極低頻(ELF)、中頻(IF)、射頻(RF)等範圍,甚至還包括X 射線和伽馬射線這些更高頻率的電磁場。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我們日常使用的設備,例如手機、Wi-Fi 和藍牙裝置,它們的頻率其實比微波爐還高。但由於這些設備的功率很低,不足以穿透或加熱人體組織,因此不像微波爐那樣對人體產生灼傷。


不同頻率的 EMF 對人體的影響機制並不相同。例如,極低頻(ELF)和低頻 EMF 能在人體內產生微弱的電流,可能干擾神經和肌肉細胞的電信號傳導;而高頻的 EMF(特別是射頻 RF 和毫米波 MMW)則可能引發所謂的介電加熱效應,這是一種由水分子振動而導致的組織溫度上升現象,進而影響細胞功能。如果暴露強度和時間足夠高,這些效應會更為顯著,甚至可能對生物體的正常功能造成損害。


長期暴露於 EMF 可能帶來多種健康風險。例如,長期接觸低頻磁場被認為可能與兒童白血病、成人腦癌和乳癌的發病率增加有關。此外,EMF 還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和認知功能,表現為頭痛、記憶力下降以及情緒波動。在睡眠方面,研究顯示低頻 EMF 暴露可能干擾睡眠質量,導致深度睡眠和總睡眠時間的縮短;而在心血管系統方面,EMF 可能干擾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進而影響心率變異性。不僅如此,EMF 暴露還可能對生殖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增加氧化壓力、降低精子質量和卵子健康,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5G 技術的推出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 EMF 健康風險的擔憂。與 4G 技術相比,5G 使用了更高頻率的毫米波(MMW),這些波段雖然顯著提升了通訊速度,但也伴隨著潛在的健康風險。一些研究顯示,5G 毫米波可能會導致皮膚溫度上升、改變基因表達、引發氧化壓力和炎症反應。然而,也有其他研究指出,低劑量的 5G 輻射目前尚未被證實對健康有明確損害。由於這些研究的結論尚未完全一致,部分學者建議採取謹慎原則,例如延後大規模部署 5G 技術,並持續進行深入研究。


大約有20% 的人可能對電磁波較為敏感。其中一部分人會被診斷為電磁過敏症(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EHS),患者常報告出現頭痛、疲勞、頭暈和皮膚灼熱感等症狀。然而研究發現,這些症狀可能與心理因素(例如反安慰劑效應)相關,或者與其他健康問題混雜在一起。部分研究則認為,EHS 患者可能存在某種生理敏感性,但目前的證據依然不足以得出結論。之前 Netflix 有一部關於這類疾病的紀錄片《奇病實錄》,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至於如何減少日常生活中的 EMF 暴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保持與 EMF 來源的距離,例如使用免持裝置或耳機來避免將手機靠近頭部;縮短無線設備的使用時間,減少長時間暴露;選擇有線連接代替 Wi-Fi,並將 Wi-Fi 路由器等設備放置在距離起居區較遠的地方。此外,睡覺時可以將手機設為飛航模式,甚至使用一些屏蔽材料來降低輻射。市面上還有一些價格不貴的設備,能用來測量家中電磁波的強度,有興趣的話可以買來測試看看。通過這些簡單的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日常 EMF 的暴露量,減少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