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效應(dawn phenomenon)是一種高血糖現象,通常發生在清晨 3 點至 8 點之間。即使患者在前一晚沒有進食,血糖仍會在此時段上升。患者常在早晨檢測到空腹血糖偏高時感到困惑,甚至懷疑自己在夜間無意進食,但這其實與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而非單純由飲食引起。
人體的日夜節律由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控制。藍光會刺激 SCN,調節褪黑激素和皮質醇的分泌,維持我們的睡眠與清醒週期。夜間,褪黑激素促進睡眠,而清晨皮質醇的分泌增加,幫助身體甦醒的同時也促進肝臟釋放葡萄糖。因此,黎明效應的核心機轉就是皮質醇與生長激素等升糖荷爾蒙的晨間波動,導致血糖上升。
黎明效應在糖尿病患者中更為明顯,這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有關。當胰島素無法有效作用於細胞時,患者的身體無法利用脂肪代謝維持血糖穩定。在夜間,當血糖下降時,身體只能依賴皮質醇和生長激素來維持血糖。這些荷爾蒙的分泌高峰恰好落在清晨,造成了空腹血糖偏高的現象。特別是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剛減少或停用胰島素的患者,由於胰島素敏感性尚未完全恢復,身體容易因荷爾蒙的波動而產生黎明效應。
需要留意的是,另一個現象,Somogyi 效應 與黎明效應有相似之處,但機轉卻有所不同。Somogyi 效應的發生,通常是因患者在睡前注射過量胰島素或服用降血糖藥物,導致夜間出現低血糖。當血糖過低時,身體會啟動升糖素和腎上腺素的防禦機制,使肝臟釋放葡萄糖,最終導致清晨高血糖。
為了準確區分黎明效應和 Somogyi 效應,建議患者在夜間進行血糖監測,或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追蹤整晚的血糖變化。如果患者在夜間無低血糖現象,但清晨出現高血糖,則可能是黎明效應;若半夜出現低血糖,則更可能是 Somogyi 效應。
在治療黎明效應時,重點在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患者可透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量或使用藥物來提升胰島素敏感性。當胰島素阻抗減輕後,黎明效應也會逐漸消失。而針對 Somogyi 效應,則需要減少夜間胰島素的劑量,避免因低血糖引發反彈性高血糖。
總之,黎明效應和 Somogyi 效應雖然都會在清晨出現高血糖,但其機轉與解決方式截然不同。特別是在糖尿病治療階段,胰島素的使用變化會顯著影響血糖控制,因此精確的鑑別診斷與個別化的治療計畫尤為重要。透過連續血糖監測和適當的治療調整,能有效降低這些現象對患者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