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益生菌」這個詞應該不陌生,它指的是腸道中的「好菌」。我們的腸道中居住著超過一千兆(10¹⁴)細菌,甚至我們的糞便中有70%到85%是細菌的屍體。不過,其實超過97%的好菌都住在大腸,只有少部分存在於小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益生菌膠囊對小腸疾病有效,但對大腸問題的效果有限——大腸中的菌數實在太多,很難靠益生菌膠囊產生顯著影響。
小腸主要負責營養吸收,而大腸則是腸道菌群分解未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兩者各司其職,協同運作。然而,如果小腸的細菌過度繁殖,便會引起一系列不適的症狀,我們稱之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不僅是細菌,真菌(fungus)也會在小腸內過度生長,這種情況則稱為SIFO。但一般來說,SIBO是用來概括這類情況的統稱。
SIBO的症狀多樣,包括憂鬱、過動、甲狀腺疾病、脹氣、頻繁放屁、打嗝、便秘、腹瀉,甚至疲勞、關節痠痛與焦慮等。
SIBO的危險因子包括:
– 短腸症(先天或手術造成)
– 胃酸過少或胃酸逆流
– 長期服用胃藥
– 自律神經失調、腸道蠕動過緩
– 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糖飲食
– 放射性治療
– 胰島素阻抗
– 酵素不足
– 曾接受腸胃手術或闌尾手術
如果懷疑有SIBO,建議減少纖維攝取,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和水溶性纖維,因為這些會促進原本已經過度增生的細菌進一步繁殖。
檢測SIBO的常見方法是「乳果糖呼氣測試」(Lactose Breath Test, LBT)。患者飲用乳果糖後,經過100分鐘進行吹氣測試,檢測呼氣中的氫氣和甲烷含量。過高的氫氣或甲烷可能表明腸道內有細菌過多。一般來說,氫氣型SIBO與腹瀉相關,而甲烷型SIBO則與便秘相關。氫氣型SIBO比甲烷型更容易治療。
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纖維攝取要控制,益生菌的補充卻可能有助改善SIBO。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益生菌的作用更像抗生素,干擾過度增生的細菌,而不是增加菌群的總數。
在症狀嚴重的情況下,我會考慮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如間歇性斷食、減壓、冥想、補充消化酵素或蘋果醋。由於SIBO可能與腸道通透性增加有關,我也會建議補充一些營養素,如麩醯胺酸、鋅、槲皮素、洋蔥、黃連素等。也可以服用天然的抗生素來減少小腸內的菌數,如大蒜、百里香、鼠尾草、奧勒岡油和紫丁香等。
「全肉飲食」、「生酮飲食」或「低FODMAP飲食」也被認為能緩解SIBO症狀,但建議在專業醫療人員的監控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