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乘坐大眾交通工具時,能夠使用內建的Wi-Fi是一個非常有幫助的選擇。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既然手機有數據網路,使用Wi-Fi似乎沒有那麼必要。然而,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特別是電磁波對人體潛在的影響,使用Wi-Fi其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與否仍具爭議,但是許多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等)都認為我們應該謹慎看待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其中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電磁波列為2B級致癌物,這代表電磁波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風險。因此,能夠使用Wi-Fi減少手機的發射功率,是對健康更有保障的方式。
大眾交通工具上使用手機為何會增加電磁波?不論是搭乘高鐵、地鐵、長途巴士或其他高速移動的交通工具,手機的電磁波發射量都會有所增加。這是因為手機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切換連接不同的基地台。每當手機切換基地台時,會短暫增加發射功率,這過程會導致手機發射更多的電磁波。
除了頻繁切換基地台外,交通工具的車廂通常由金屬材料製成,這些金屬會阻隔部分信號,使得手機自動增強發射功率來保持與基地台的穩定連接。這種「屏蔽效應」加劇了電磁波的強度。此外,當交通工具的移動速度越快,手機需要調整接收的信號頻率以對應多普勒效應,這也會使手機不斷增強發射功率,進一步增加電磁波的發射量。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工具的移動速度越快,手機與基地台的連接變化就越頻繁,這意味著電磁波的發射強度會相應增強。例如,乘坐高速鐵路或長途巴士時,移動速度較高,手機與基地台的切換次數會增加,手機需要不斷增強信號來維持連接,導致電磁波的發射量明顯增多。而相對於低速移動,如乘坐普通公交車或地鐵時,這種情況則會稍微減少。因此,在高速移動環境中,電磁波的發射量更大,對健康的潛在影響也可能更大。
為了減少在移動交通工具上暴露於電磁波的風險,有幾種替代方法可以採取。首先,優先使用交通工具提供的Wi-Fi,這樣手機只需要連接車內的路由器,而無需頻繁與外部基地台切換。Wi-Fi的信號較為穩定,且手機的發射功率較小,有助於減少電磁波的產生。
此外,若不需要即時通話或上網,可以開啟飛航模式,這樣手機便不會發射無線信號。飛航模式不僅能減少電磁波暴露,還能節省電池電量。在通話時,最好使用耳機或免持裝置,讓手機遠離頭部,以減少暴露在手機電磁波中的風險,特別是在信號不穩定時,手機會發射更強的電磁波。
無論是搭乘高鐵、地鐵還是其他大眾交通工具,手機在移動中會因為頻繁的基地台切換、屏蔽效應以及移動速度的影響,增加電磁波的發射量。儘管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仍具爭議,但我們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減少這些風險。透過使用Wi-Fi、開啟飛航模式或使用耳機等方式,我們可以有效減少電磁波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並讓手機的使用更安全。